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志愿失误怎么办_高考报志愿亏了40分

tamoadmin 2024-06-11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志愿存在捡漏的情况吗,什么情况下会低分进入名校?2.如果高考志愿填报失误会出现什么后果?3.请问一下关于高考后填志愿时,什么叫“自分差”与“两线差”4.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是一种什么体验?一些学生在报考高考志愿时,他的高考分数是过了本科线的,但是却在报考志愿时了选了。这种情况还是大有人在的。那么这种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过了本科线但落选的原因一些学生虽然高

1.高考志愿存在捡漏的情况吗,什么情况下会低分进入名校?

2.如果高考志愿填报失误会出现什么后果?

3.请问一下关于高考后填志愿时,什么叫“自分差”与“两线差”

4.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是一种什么体验?

高考志愿失误怎么办_高考报志愿亏了40分

一些学生在报考高考志愿时,他的高考分数是过了本科线的,但是却在报考志愿时了选了。这种情况还是大有人在的。那么这种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过了本科线但落选的原因

一些学生虽然高考成绩过了本科线,但是在报考志愿时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所以才导致了自己落选的状况。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原因造成了过了本科线但落选的情况。

一些学生的高考成绩虽然过了本科线,但是却对自己的高考成绩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报考志愿时也比较盲目。学生的高考成绩过了本科线,但是并不代表着可以任意到任何一个本科大学去上学。虽然一些比较幸运的人在报考志愿时,能够低分上非常不错的大学,但是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非常低。很多过了本科线,但是落选的学生,都是因为在报考志愿时比较盲目,报考了自己分数不达标的院校。

认真分析自己分数适合报考的院校

高考之后报考志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学生在得到自己的高考成绩之后,也要认真的研究自己的成绩,过了哪些大学学院的录取分数线,而不能够单看自己有没有过本科线

我们只有对自己的高考成绩以及往年各学院录取分数线有了深刻的分析和了解之后,才能够有足够的把握去报考院校。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各院校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会有所波动,所以我一定要分析每年的高考形式,最好是按照学院三年内录取分数线的波动来进行一个判断,再根据自己的成绩来断定自己是否适合报考这个院校。在经过我们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在填报志愿时会有更多的把握。

报考志愿的方法

当学生的高考分数过了本科线之后,我们也要讲究报考志愿的方法。一些比较好的报考志愿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利用我们的高考成绩,让我们的成绩一分都不会被浪费

我们在报考志愿时,如果我们的分数并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我们可以将比自己分数稍微高一些的院校作为第一志愿。这样我们能够有把握在第一志愿时冲一把,让自己实现低分上高校。而第二志愿我们依旧可以将其定为比我们高但是临近我们分数的院校,让我们在有希望实现突破,让自己的分数可以上一个更好的学校。再选择第三志愿时,我们尽量选择和自己成绩差不多的院校,那我们就有足够的把握上一个和我们的高考成绩相匹配的院校。而第四第五志愿可以作为保底志愿,让我们不会被落选。

高考志愿存在捡漏的情况吗,什么情况下会低分进入名校?

纠正一点,把自己的分数下调30-40分,在平行志愿来考虑的话。只要是本省名额够的话,是稳进你想进的大学。不过不一定稳进你想要的专业。强调一点,选好专业很重要。但是还有一点就是,你可以考虑只减10分去选大学,然后把你心理过的去的大学放在你的第一志愿,更保险的是专业调剂,但是这样的话,可能会和你喜欢的专业擦肩而过。

(分数参照:1.按分数与批次对照标准 2.在省里的名次排行 3.省外招生名额变动 4.省内招生名额变动)

考虑到平行志愿的优势,你觉得这个办法行不:第一志愿减5~15分、第二志愿减15~25分、第三志愿减25~30分、第四志愿减至二本线里你能接受的学校和专业。

如果高考志愿填报失误会出现什么后果?

高考对于每一个高考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是抉择命运的一场考试,如果考的话好的话,他们将有机会进入名校,拥有更多更好的资源,少吃父辈曾经吃过的生活的苦。在高考结束后的15~20天后,各省将陆陆续续公布高考分数,在高考分数公布后的一周,又将会开展入志愿填报工作。考得好不如报的好,能够以最低的分数上最好的学校,这是很多高考生梦寐以求的事情,高考志愿真的存在捡漏的情况吗?什么情况下会以低分进入名校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话题。

第一,高考志愿真的存在捡漏的情况,但是几率比较小,而且还要看运气。高考对于高考生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贫苦家庭的孩子只有通过高考才能够走出来,才能够拥有更多更好的资源,甚至于才能够改变家庭的现状。在高考分数公布之后,考生又马不停蹄的进入到了志愿填报的工作当中去,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总有一部分考生想要以最低的分上最好的学校,这是可以理解的,大家都想要把自己的分数最优化。

也有人会表示疑问,高考志愿真的存在捡漏的情况吗?实际上高考志愿是真的存在捡漏的情况的,但是是需要机遇和运气的。高考志愿的捡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考生敢报,每年我们都会听到这样几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有某某位同学以自己仅有的分数上了某某985,甚至有的人分数比这位同学高,也没有上该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位同学他敢报,敢冲一冲,但居然巧合之下恰好被该校录取了,那他岂不是赚大了。并不是我们对名校有所情节,而是因为名校它确确实实能够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更多的资源,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第二,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以低分进入名校。其一,在某个招生批次填报某高校的考生人数不足,该院校在当地的招生计划数,该高校为了能够招够招生计划的人数,会降低投档线,与自身往年投档线或其他同类高价相比,中间就出现了空档,那么低分的同学就有机会进入名校。其二,院校招生的专业偏冷门,发展的趋势,不被看好,但是有同学为了冲名校而选择报一报。很多考生他不在乎自己的大学专业是什么,而是在乎这个名校的名声,因为好的大学确实能够给他带来好的机会和资源,所以那些偏冷门或者是发展形势不被看好的专业就成了他瞄准的目标。很多好的大学偏冷门的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都不够,所以有的同学想凭借现有的分数捡漏好的学校的话,就会选择这些偏冷门的专业,很大概率下就会成功捡漏。

综上所述,高考志愿真的存在捡漏的情况,以低分进入名校的情况如上文所示。

请问一下关于高考后填志愿时,什么叫“自分差”与“两线差”

如果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当中失误了,不管是报错了学校或者是报错了专业,都会使自己发展的轨道发生变化。其实每年都会有一些学生填报志愿失误,最终出现的后果无非就是白白浪费自己的高分,或者是错过自己心仪的专业。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面前就只有两条道路可以走,第一,按照报错的道路去走,第二选择复读一年重新再选择志愿,但无论选择哪一条道路都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所以说,高考志愿填报千万不要失误,它关乎着未来的人生,一定要谨慎的报考。

高考生走进高等学府前,务必做好足够的准备

学子在毕业前没做足足够的准备,也就会需要面对从业困难的情况。可许多学子基本上都是读到了大四才做毕业的准备事宜。然而实际上,学生们从走进高等学府的第1天就需要开始做准备事宜了,做一份未来如何发展的计划,然后根据计划去做,这样的话不仅不会让自身进入迷茫时期,还会让自身的进步更加清楚。

此外,问题有可能是出在学生所报考的专业身上,部分学生在填报专业的时候,更加倾向于报考当今的火爆专业,例如美术,土木工程等,可是却忽略了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学习这些专业。

此外,问题还有可能出现在别的地方,例如学生选择的高等校园;毕业的地区;选择从业的方向等,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们从业困难,学生们想要避免这个问题,从最先填报高等学府,城市,专业的时候就需要做准备了。

高考生选择志愿时,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选择

学生在高等教育考试后填报志愿的时候就得想到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从多个角度分析情况做出最合理的决定。在走进高等校园之后,不要放弃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主动参加含金量高的活动,积累经验。离开学校后选择工作时,莫要好高骛远,清楚自身的位置。

编者寄语:

应届生理当清楚当今的从业局势了,莫要再以以前的思想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再者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多数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只会有更严格的要求,倘若我们再不进步的话,迟早有一天会被社会所淘汰。?

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是一种什么体验?

两线差是指一高校前后两年上线分数差

自分差就是考生自己的高考分数与当地(省、直辖市、自治区)当年所划定的某科类某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省线)之差。(即与一本线或二本线或三本线的分差)

再给你点案例,希望你成功!

一、利用“自分差”与“两线差”海选学校

1、 关于用“自分差”与“两线差”海选学校,笔者在本文的第一部分“知己必知六大要素”之高考考分情况中有过这样的结论:凡“自分差”小于“两线差”(特殊情况除外)的均应予以舍弃;只有当“自分差”大于“两线差”的才有必要作进一步的预测。换句话说,就是要眼睛向下,选择“两线差”在“自分差”以内的学校。这实际上是“海选”学校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北京市2007年有位理工类(531)考生,模拟成绩在550分,也就是高出重点线20分左右。很明显两线差在20分以内的可考虑。于是,以下这些学校成为他选择的重点: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究竟选择哪一所呢?他认为“中医药”是带有中国标志的在世界可以通行无阻的非常有前景的职业,故而他第一志愿选择了北京中医药大学。该校的录取分547分,而他的高考成绩555分,被顺利录取。

3、2007年湖北省有位理工类(548)考生,平时成绩在550分左右,也就是在重点线附近。结果考分出来,达555分比省划第一批次线还高出7分。他认为,既然考分好不容易上了第一批次线,就应当力保在第一批次的学校中录取。她把目光很自然地放在了武汉科技大学和湖北大学上。进一步分析资料发现,湖北大学2004年两线差3分;2005年两线差3分;2006年两线差1分;均未超过3分,2007年超过3分的可能微乎其微。至于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和2005年均踩线录,2006年两线差也仅2分,2007年超过3分的可能也微乎其微。最终由于她在学科门类工学与理学的选择上偏向理学,故而第一志愿填报了湖北大学被顺利录取。

4、2007年湖北省有位理工类(548)考生,平时成绩在560分左右,也就是高出重点线10余分左右。结果考分出来,只有553分比省划第一批次线仅高出5分。他分析认为,按照通常比较有效地做法,即为了能确保上第一批次的高校,就是将省重点的武汉科技大学或湖北大学作为第一志愿填报,因为两校的录取分一般都在第一批次线附近,很少有高出重点线5分的情况,录取的概率当在98%。可他又认为,这两所省重点大学,仅在少数几个省列入第一批次招生,进不进这样的学校无所谓,还不如选择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但今年的录取分有可能会很低的冲一冲,能上固然遂我之愿,没上也没什么太大损失,把二本填好确保能上就是了。于是他几经考虑,第一志愿选择了录取人数很少、往年录取分都非常高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结果他因眼光独到加之运气特别好,竟然被录取了。2007年有一批全国重点大学在湖北省招生,投档线均在批次线上(548分),上海外国语大学也不例外,连录取线也仅有549分。

5、2007年辽宁省有位理工类(519)考生,平时成绩在600分左右,也就是高出重点线80分左右。结果高考估分598分,实际考分只有588分。估分误差10分不算太大,但对“大小年”认识不足,导致问题出现。这位考生喜爱土木建筑,本想报同济大学,但看去年录取分很高,怕不保险,便转报东南大学,因为该校上年是踩线(503分)录取的;考虑今年即便回升幅度也不会太大,自己的分数应该没有问题。于是,他填的第一志愿为东南大学的建筑学、土木工程等专业,第二志愿是西北大学的信息工程。在第二批的第一志愿为南京审计学院,其他志愿未填。结果他实际成绩仅588分,而东南大学这一年的最低录取分数一下就回升至593分。就连南京审计学院的录取分也竟高达598分。无奈之下,他复读了。

6、2007年河北省有位理工类(587)考生,实际考分有652分。填报第一批A次的第一志愿为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并服从调配,理由是上年的录取分数较低,即便上升也不会太多。第二志愿为东华大学。他本以为第一志愿是比较稳的,所以没有认真考虑填写剩下的志愿。结果他以2分之差与人大失之交臂。尽管他的成绩大大超过了东华大学616分的录取分数线,而且服从专业调配,但东华大学在第一志愿充足时不录取第二志愿。幸好他填报了第一批B次的志愿,最终被上海理工大学录取。

以上几个特例再次说明,报考之所以难,就在于经常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估分不准是其一,学校录取分过几年来一次“大变脸”是其二,存在录取分“大小年”是其三。未知数太多,加之准备不足。所以必须遵循拉开档次、保持梯度的原则,且每个批次都必须认真填报。还有三点要提醒考生:

第一,有些二本院校的录取分大多在一本控制线之上,对这些学校的考量不能简单按二本院校对待。如第二批招生的院校中北京物资学院(550)、北京信息工程学院(547)、北方工业大学(548)、东北财经大学(557)、上海金融学院(539)等10余所院校的录取分数,不仅连续多年都超过重点批中的一些院校,而且有时在重点批中也属于中等,在填报这样的学校时,一般应将其作为重点批来考虑对待。但什么时候来一次“大变脸”,也是需要提防并做到心中有数的。

第二,名牌大学并不是每个专业都是名牌,而是各有特色。比如,人大文科偏强理科稍弱,北京有几所大学理科(计算机、通信工程等)都比之不差,但录取分却比人大要低很多。这是选专业不得不考量的问题。

第三,从2002年起,填报非第一志愿甚至比填报第一志愿还要难,因为根据招生章程的规定,有许多高校招收二志愿时都设有级差,一般为40分,有的高达80分。也就是说,二志愿必须超过一志愿40分以上电子档案才可能投得出去。所以必须将招生章程看个清清楚楚,弄个明明白白,才可填报。

2、利用“分数线”报志愿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简单、机械地照套以往的录取分数

有的考生及家长认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分数线”太有用了,按照往年的数据报就可以了。这个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简单、机械地照套以往的录取分数,肯定是不可取的,因为历史可能会重复,但绝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有所变化的重复。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应在了解以往的录取分数的基础上,分析今年可能产生的情况,从而摸准今年录取分数“跳动的脉搏”。

(2)、透过录取分数

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了解院校录取历史情况时,不能仅看录取分数这一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了解其中有无特殊情况。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比如某年有的院校录取分数线就是受到临时增加招生计划的影响而下降,那么在分析时应以无增招计划状态下的分数为分析用数据。(2)、再如某院校某年在某省计划录取50人,第一志愿上线考生51人,有49人均在600分以上,而只有第50名是580分(此种情况称之为某一分段考生断档),该院校当年录取分数线是580分,但在分析时应以600分为其录取分数线。

(3)、看某院校在上一年或前几年有无出现招生录取分数线的高点,或者是异常,指异常地高、低两种情况。

所有“分数线”信息完全来自教育部权威统计数据,全面、真实地反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在2007年各专业的招生录取情况,这是毫无疑问的不容置疑的。但它的“全面、真实”也带来我们应用上应该注意的问题。因为“分数线”的数据是每个院校的所有的招生录取的原始数据,其中,当然包括了各种政策性降分录取的数据,如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少数民族考生等等特殊情况。因此,在有的专业录取分上反映出的是,往往比学校所公布的录取最低分以及各省市区招办所公布的投档分要低甚至是低很多。由于一般考生不存在这种种特情况,因此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不要参考这些数据,而是要将其过滤掉;不仅如此,最好还应适应留有余量,以便在出现意外情况时也能保证录取。

如果说高考是决定人生命运的第一道关卡,那么,分数只是比赛的入场券,志愿填报才是真正决定命运的时刻。可是总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志愿填报出现失误。

只看学校投档线,不看专业录取线

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的时候第一眼看的数据是学校的投档线,并且以此为依据判断报考哪个学校。其实这个存在极大的误区,以此来填报基本是会面临两种状况:1、没进档(这种状况还好,如果是进档了不服从直接退到二本);2、压线读了该校最“差”的专业(比如化工化工社会学生物工程公共管理什么的,对大部分学生来讲这个结果挺残酷的)。

对于绝大部分考生和家长来说,专业录取线比学校投档线重要太多了,除非你根本不考虑专业能读某个大学就行。

选对了学校,选错了专业

意思是学校类型、层次、气质、所在城市、具体位置、硬件(宿舍、食堂、图书馆)都比较满意,但是专业没选好,甚至特别差,这个原因很多是一个误区造成的(只看学校投档线,不看专业录取线)。

也有可能是对专业不了解造成的,比如连专业名字都没百度过,哪个好听哪个顺眼填哪个。

也有没有分清具体涵义的,比如想学计算机类报考了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想学生物医学工程报考了生物工程,想做医生报考了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想学风景园林报考了园林、园艺。

选对了专业,选错了学校

这这种情况特别常见,主要还是对学校的优势专业不熟悉,对专业实力(学科评估)不了解。

比如想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符合自己需求的。然后中南大学和重庆大学投档线差不多,都可以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选了中南大学没选重庆大学。

只针对这个专业,重庆大学比中南大学好很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评估,重庆大学是A-,还是国家重点学科,双一流学科,中南大学只是C,还不如一大批普通一本。

文章标签: # 志愿 # 高考 # 录取